2007年-2014年之间,中国的债务总额翻了两番,占同期全球债务新增额(57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债务是否可以做到安全可控?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新的报告中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阐述中国的债务及(微弱的)去杠杆化。关键问题是,在GDP增速已经降至25年来最低水平的情况下,中国能否在减缓债务增长的同时不过分影响GDP增速。
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的债务状况总体可控,但需密切监测。从广义上讲,中国的债务已经从发展中国家水平(2007年债务占GDP的158%)上升至发达经济体水平(2014年债务水平占282%,略高于美国和德国)。引起人们警觉的不光是债务增长的速度,还有债务的组成成分。近一半的新增债务流入到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大约30%的债务由影子银行提供,其贷款标准和风险都难以识别。
但是,我们认为,即使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家庭及政府债务都处于低水平,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比较高。因此,中国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来度过债务导致的危机,中国政府也正采取措施以减少危机带来的风险。
报告主要关注三大潜在的风险领域:债务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对影子银行的依赖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房地产业:自2007年以来,中国近一半的新增债务都流入了房地产开发或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如今,房地产行业开始降温,中国40个城市的住房交易额在延续了十年26%的年增长率后开始下滑,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整体下降了18%——其中北京和深圳的降幅在30%以上。总体来说,虽然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并没有过度扩张,但深远持久的楼市低迷可能对建筑业的影响巨大,该行业占GDP的15%,有成千上万的小公司将因此无力偿还债务。钢铁和水泥行业已经产能过剩,也将遭受损失。
影子银行: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由不受严格监管的非银行贷款者组成,自2007年以来,影子银行发放的贷款已占到新增贷款的30%。影子银行(如信托公司)从寻求高回报的富裕投资者手中筹集资金,并放贷给房地产公司以及那些没有资格获得银行贷款的公司。影子银行不仅在房地产行业高度集中,其贷款质量和风险敞口也难以判断。一旦某借贷方(比如一家钢铁公司)到期未还款,信托公司就可能会拖欠投资人的款项。
地方政府:由于中国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地方政府增收渠道的限制,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超过2.8万亿美元。其中,约1.7万亿美元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欠,主要为表外业务,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住房及其他类型建筑的投资。其中一些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显露出一些问题:2014年的一项审计发现,超过20%的新增贷款被用于偿还旧债,几乎有40%的债务偿付资金来自土地出让金。
中国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一些不可持续的债务带来的风险,并已经采取多项措施降低风险。为了给房地产市场降温,政府已经对二套房实施了惩罚性的贷款利率,同时禁购三套房。对于影子银行,政府实施了更严格的信托公司产品营销规定。为减少对土地销售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依赖,中央政府允许城市发行(有限的)市政债券。国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更多地强调可持续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和环境保护,使城市无需为建造过多成本高昂的基础设施而背负压力。
除此之外,对中国有益的改革措施可能还包括加强放贷机构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改善房地产行业数据,建立统一、清晰的破产流程以处置不良债务。增加投资的选择种类将会减少对于高风险影子银行工具的需求,提供房地产行业之外的投资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