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业表现欠佳
过去的十年,受益于银行业的资本重组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银行业的复兴令世界侧目。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两大问题凸显出来: 2009年经济刺激方案催生的大规模不良贷款;个人投资者近期为追求高收益大量抢购理财产品。正如结构性产品在全球金融危机一开始就给西方国家带来困扰,这些理财产品也可能成为中国银行挥之不去的麻烦。
今年标志着将持续数年的根本转型拉开大幕。考虑到业务增长率远超过权益回报并且资本消耗速度过快,大部分银行终于意识到需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和业务模式。按照目前的趋势,银行在未来五年的新增资本必须达到1.3万亿人民币。
银行业将从争夺客户和“增长至上”的战略转变为以利润为中心的差异化战略,许多银行还未做好准备迎接这一挑战。赢家将是那些提供优质服务,且运营能力出众的银行——最重要的是强有力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未来如何应对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必须成为银行更加战略性的举措。
2.猪肉或鸡肉价格上涨100%
中国的粮食供应吃紧多年。中国人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猪肉,蛋白质尤其是猪肉需求高涨正挑战着国内粮食供应的极限。2011年7月,猪肉价格上涨57%,原因包括2010年初之后养猪户不断退市以及2010年末、2011年初的疫情等。类似上涨极有可能再度上演且更严重,因为养猪场供应不力以及冷链极不完备再加上进口量又不足以填补国内供应缺口。最近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民众很可能出于恐慌囤积替代品而抬高价格。尽管粮食供应链未来会改善,但需花费数年。
3. 民众环境维权兴起
2007年6月,由于公众反对,厦门地方政府取消了当地的一个新建化工厂项目。从那以后,中国民众的环境维权使得更多的焚烧和化工项目取消、延期或修改。2012年下半年,环境群体性事件翻了一番,“别建在我家后院(即邻避效应)”深入民心。由于中国缺乏让投资项目获得社区认可的正规流程,民众都会通过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表达意见。而当地政府通常只有强力介入、妥协或是放弃三种选项。
2013年,反对新建污染项目的环境维权将愈演愈烈。公众对于健康和环境的担忧正在超越经济增长的渴求,迫使地方政府放弃更多破坏环境的项目。
4.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2012年北京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八千万人次大关,全球最大的收费公路和高铁网络在中国,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据六席。尽管如此,中国过高的物流成本表明需要建设更多的运输基础设施。中国官方更是坚信建设宜早不宜迟。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正规机场数量太少: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仅有452个机场,巴西有713个,美国更是多达5194个。人口过百万的中国城市中,有44个仅有公交车这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此外,中国的农产品供应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最重要的是,除了一线城市外的多数城市居民还缺乏现代的居住条件,而现有住宅改善项目完成还不到一半。此外,1980年代建造的住宅质量不佳,寿命远短于设计年限,使得建设任务更加严峻。
今年的制造业将迎来强劲投资。中国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良好收益,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率,但对就业来说恐怕不是个好消息。
基础设施投资将在2013年继续驱动经济增长,其中绝大部分资金将用得其所。然而许多项目的资本效率落后于全球领先水平。
5.电商令一家大型实体零售商破产
目前为止电商还未导致中国大型零售商破产。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让线上线下的市场参与者都有利可图,但时移世易。中国三四线城市的现代零售业还未成熟,电商在产品种类和价格上都占得先机。由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成本分摊和利润空间较小等因素,电商正加紧渗透到其他城市 “时间不够”的中等收入家庭。电商的魅力不仅在于低廉的价格,还有送货上门的便捷服务、值得信赖的支付系统,退货迅速等。实体零售商正竭尽全力转战网络,但对大部分实体商家而言,电商的业务模式大相径庭,而且它们缺乏电商的执行技巧和盘根错节的网络足迹。
阿里巴巴已然成为庞然大物,2012年销售额超越1500亿美元大关,增长率高达60%以上。今年服装和电子类产品网购的增长可能又将刷新纪录。所幸不少实体零售商坐拥地产,所属集团规模巨大,可以暂时应付过去。但退出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可能会增多(重蹈家得宝(Home Depot)、美泰(Mattel)和欧倍德( OBI)的覆辙)。
6.中产阶级海外留后路
中国官员子女赴海外深造早就不是新闻,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正竞相效仿。过去四年中,申请英美私立学校的中国学生数量上升近两倍。许多欧美学校仅靠中国生源就可以完成招生计划。中国父母这么做,一方面是想让孩子逃离应试教育,另一方面考虑到为孩子提供一条后路。
民营企业家能够通过国际投资和并购为自己创造移民机会。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投资数百万美元就能获得永久居留权,这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选择。比如温哥华的移民潮与1997年港人大量涌入相似。中国人在海外可投资的资产类别有限,房地产是为数不多的几项之一:据估计,中国人是伦敦豪宅第二大的买家。如其它的“群体思维”一样,这轮浪潮会不大可能很快偃旗息鼓。
7.欧洲球队投资中超联赛
去年,政府拥有的中超联赛由于德罗巴和阿内尔卡而星光熠熠,两人都加盟了战绩不佳但雄心勃勃的上海申花队。除非球迷相信比赛公平公正,并且球员和教练的水平长足进步,否则中超联赛还是无法完全发挥潜力。在许多其他(通常是奥运)运动项目中,中国引进了最好的教练和运作模式,但足球没有。
新一届中超领导着意促使中超私有化,并欢迎国际投资参与到一项长期改革项目之中。这将允许球队所有者像现代足球俱乐部一样有权创收并保留各种来源的收入。欧洲国家的众多国际球队将投资顶尖的中国球队并进行中欧间的球员交换。
8. 投资海外农业是“下一件大事”
在中国,最初的涓涓细流往往一夜间汇成洪流。比如,大宗商品和优质农产品的境外投资将在2013年达到转折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曾经进出平衡,但很快就变成净进口,目前逆差已接近400亿美元,并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这一变化反映了牲畜数量增长所带来的基本谷物需求量的猛增,然而国内行业重组速度慢,无法跟上需求。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大麦进口国和玉米前十大进口国。中国在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租借了几十万公顷良田用以种植大豆。
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也在关注中国优质果蔬匮乏所孕育的巨大商机。我指的不仅是那些手里有闲钱的国有企业,还有众多民营企业家。从房地产到高科技行业涌现了一大批成功企业家,他们将食品供应链视为下一件大事。除了上述理由,海外投资日益吃香的理由还包括:实现资产的多地域分散投资,国内粮食流通环节资产定价过高。比如,过去几个月,一直投资于上海房地产业的上海中福集团转而投资(约7.28亿美元)西澳大利亚的甘蔗项目。去年12月,在北京的一个大型会议上,中国的私募投资企业与美国食品公司的高管和来自于美国多个州的农业局代表共同探讨了中国如何在美增加农业投资等方面的话题。
9.一个三线城市财政破产
中国城市仍然将土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土地收入在很多情况下占到地方政府总收入的30%,甚至是50%以上。然而,优质地段的土地资源供应是有限的。有的城市发现土地价值正在下降,尤其是在那些制造业逐渐衰落的地区,这些城市为投资项目所采用的融资工具已经失去意义。近期信托公司解救陷入困境的地方房地产企业的事件释放出危险的信号,说明这些地方政府财政举步维艰。如果没有中央政府支持,它们将无力偿还债务,而继续向国有企业提供延期贷款绝非长久之计。
10.黄金周被取消(但愿如此)
这可能只是我的希望而非预测。15年前黄金周出台时,中国的经济情况与现在迥乎不同。当时大家都相信,如果没有法定假日,人们根本无法得到假期,也没有时间花钱。诚然,当时在春节期间人流数亿,但进城打工的人数远没有现在那么多,付得起旅游费用的人也少得多。从这方面看,那时的中国与上世纪70年代规定黄金周的欧洲国家非常相似。
如今,黄金周只会令中国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还减少了人们在旅行和相关服务上的开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宅在家里休假。壮大的中产阶层比起过去更能游刃有余地安排出游计划。以前很多国有和私营企业不遵守带薪休假规定,而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现在连工人都能揭发不守法的企业了。
但愿法定黄金周要么从一线城市式微,要么被官方正式废除。
欧高敦是麦肯锡亚太区董事长,常驻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