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挥别疫情重启经济闸门,各行各业摩拳擦掌,期待复苏。而年初突发的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不仅对全球金融业产生巨大影响,亦引发国内银行业的深度思考,从提升银行自身流动性的风险管理到降低行业系统性风险传导、乃至如何完善银行业监管等一系列活动由此展开。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曲向军:“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数字创新和新竞争对手出现,加之利率在历史低位徘徊,银行业经受了重重挑战。国内银行不仅开始关注市场动能和价值创造,更开始审视内部管理效能和风控水平。银行业大变局正式开启。”
不确定性带来了经济环境大变局,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一方面,净息差持续下滑,银行收入、盈利水平持续放缓。2023年国内银行业净息差全面步入2%以下时代,三季度国内银行净息差仅有1.73%,较去年同期的1.94%下降了21个基点[1]。另一方面,企业和消费者需求低迷,疫情带来的实体行业不景气滞后效应凸显,贷款需求潜力同比大幅下滑,金融同业竞争激烈,许多国内商业银行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资产业务持续萎缩,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受此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和管理能力成为重要韧性指标。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周宁人:“管理能力的差距带来不同类型银行和同类型银行内部的业绩表现分化。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9%,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达到1.9%和3.25%,这一差距也使得银行的经营重点出现分化,不同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存在近10~13个基点的差距,这也反映出不同商业银行在应对危机时的韧性能力差异[2]。”
同时,技术突破推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速。生成式AI对交互式互动的颠覆式变革、数字资产的价值挖掘深度不断提升、数字货币应用愈发广泛,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将数字化转型提升至金融机构战略决策层面,从专注客户、产品、渠道体验的数字化,转向包括运营、财资、经营管理的全面数智化转型阶段。数字化人才的争夺和后备队伍的建设,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另一重要战场。
而全球宏观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增长预期和利率变化也各异。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2023年金融行业预期收入占全球行业收入的24%。麦肯锡分析发现,过去五年,由于利润萎缩和资本生产率的下降与费用生产率的提高相互抵消,金融机构股东权益回报率持续下降。如何实现资本有效利用,提升股东价值是未来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023年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会议首次提出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给商业银行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上指明了方向。根据麦肯锡观察,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布局赛道,深挖行业、构建相应机制和组织,改进业务模式,确保不确定性环境下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抢得市场先机。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杨鑫:“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银行业将持续出现两极分化甚至是整合并购,未来几年将是银行业的重要分水岭。要想在行业大分化中胜出,各银行需要在以下五大方面重点发力。”
- 全面深化商业模式转型,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稳定利差贡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做大高收益资产业务和低成本负债;提高中收占比,交易银行、财富及金融市场产品服务升级,实现客户综合经营。
- 善用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领先科技降本增效,快速推进新技术规模化应用,深挖数字资产价值,建立数字技术驱动的智能金融体系。
- 开展韧性资产负债管理,实现资本有效配置,坚持资本有价原则,优化资本管理及定价管理,提高资产负债表灵活性。
- 提升风险经营能力,健全风险管理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趋势、监管要求、技术变革等相关风险;建立数字化风控能力,提升端到端信用风险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
- 董事长、CEO牵头推动转型变革管理和人才兴行战略。全行上下一盘棋,强化跨条线协同及总分支传导,充分发挥机构潜力的同时,建立所需硬实力和软实力;培养新一代金融人才和创业文化,建立价值导向的人才管理体系,将组织力提升为银行核心竞争力。
未来已来,大变局下的不确定性让商业银行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随着商业银行服务实体行业的定位逐步清晰,业务模式回归本源,区域特色更加明显,中国银行业将加速积聚转型发展新动能,为建设金融强国助力添彩,更会凭借数字化能力、市场规模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球经济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点击此处,获取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23)全文。
中文版团队
曲向军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周宁人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北京分公司
杨鑫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北京分公司;
感谢麦肯锡中国区同事郑文才、周洪、鲁志娟及贺珏对中文版的贡献
[1] 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2] 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