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全球通胀以及地区冲突等因素正重塑世界,跨国公司也在调整全球业务布局——尤其是在中国。在华跨国公司面临一个紧迫问题:如何在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同时,继续享有中国市场机会。能否成功应对这一挑战将决定跨国公司下一时代发展。谁能解决它,谁将成为未来赢家。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报告《跨国公司的中国要务:新机遇、新风险、新布局》探讨了这一议题,并给出破局思路。“过去几十年,中国与跨国公司建立起互惠互利关系,”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表示,“现在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他们与中国市场的关系。若要把握住中国市场机遇的同时管理好各方面风险,跨国公司需要重新规划在华战略。”
“当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家寻求增长机会时,大家都好奇:下一个‘中国’在哪里?”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Joe Ngai)称,“如果你正在寻求增长,那么我们的答案非常明确,下一个‘中国’,在中国。”
“地缘政治紧张、人口老龄化和债务水平高企等风险在上升。”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林桂莲(Kweilin Ellingrud)表示,“中国正加强在收入分配(在“共同富裕”主题下)、可持续发展和科技领域的监管布局,那些希望在华成功的跨国公司需予以关注、并积极适应这一动态变化。”
关键研究发现:
- 中国仍为跨国公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中国目前占全球GDP的18%,与整个欧盟相当,仅次于美国。即便在未来十年,中国GDP增长按照2%的计算,仅2021至2030年的增量GDP就将超过印度2021年的GDP总量。如果能达到5%的年均增速,同期,中国的增量GDP就将与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亚2021年的GDP总和相当。
- 但对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也存在一些特定风险。中国与部分经济体日益紧张的关系或将影响全球价值链。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全球新兴经济体中居首位,存在劳动力供给压力。不断上涨的房价也加大了相关投资的风险敞口。此外,中国债务与GDP之比高达274%,处在历史高位。
- 在华跨国公司中的“业绩突出者”和“业绩落后者”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2010至2021年在华收入增长最快的跨国公司,其在2020-2021这两年的年均收入增速达到20%——快于前9年的16%。但与此同时,同期收入下降速度最快的跨国公司,在疫情开始后收入下降速度加剧,从每年下降3%扩大到5%。
- 在华跨国公司面临本土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2006至2020年,跨国公司占在华企业总收入比例从16%下滑到10%,而同期本土企业的份额则实现了增长。此外,2017至2021年,中国最大本土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增速是“财富500强”中非中国企业的三倍多。
“中国市场竞争空前激烈,”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梁敦临(Nick Leung)表示,“随着中国本土公司发展壮大,越来越多本土公司正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与跨国公司竞争。跨国公司需要大胆行动、改变运营方式。”
面对本土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一系列其他风险,跨国公司正认真思考,如何降低在华业务风险?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这份报告从六大领域——资本和所有权、供应链、创新、品牌、人才、技术和数据,给出跨国公司可以降低风险的一系列战略选择。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乐诚铎( Franck Le Deu)表示:“通过将跨国企业在这六大领域的战略决策转化为更好的运营和治理模式,跨国公司可以帮助全球董事会、全球领导层和中国领导团队就战略和发展方向达成一致。”
“上述每个领域都存在一系列战略选择。”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Jeongmin Seong)说,“例如,在供应链领域,他们需要决定是否采取‘在中国、为中国(in China, for China)’战略,还是构建区域供应链,亦或仅将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做出合适选择或许并非易事,但对未来成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