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 金融严监管时代的制胜良方

金融严监管时代已至,合规管理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2017年开启了政府对金融市场乱象的专项治理,在这场风暴中,监管机构的“三三四十”整顿波及千余家银行机构,开出的罚单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剑指各类违规业务,引导商业银行回溯合规本位、回归业务本源。银监会在2018年将“大力整治违法违规业务,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纳入监管十大任务,代表了金融合规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深。麦肯锡认为,目前的监管呈现出三大关键趋势:

  • 力度不减,坚决治愈金融乱象沉疴。2018年全年,银保监会机关、原银监局及原银监分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共开出了超过3800张罚单,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机构。2019年已过半,严格合规监管的总基调毫无松懈之势。但在强调严格监管的同时,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支持性政策,为金融机构打开了业务调整之窗。
  • 巩固成果,雷霆直击重点风险领域。2019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机构持续推动对五大重点领域问题的整治,包括股权与公司治理、宏观政策执行、信贷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以及重点风险处置。具体而言,同业业务违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已成为近期监管的重点和热点。
  • 迎难而上,金融科技强监管常态化。2016年以来,监管方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展开了多次专项整治,并在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和ICO等方面密集出台了多项严监管措施。在加强互联网金融风控的同时,监管机构也积极引入技术工具,提升自身工作效率。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曲向军表示:“面对日趋严峻的监管环境,国内各大银行应精准把握监管机构合规管理的政策方向,加快推进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自上而下真正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合规是推进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际领先银行的合规管理实践

放眼世界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多家国际银行都曾因忽视合规而付出惨痛代价。面对愈加严峻的监管形势和企业对自身能力建设的要求,许多国际领先银行已开始在实践中搭建和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以便更好地履行对监管方、客户、员工和社会的责任,同时将法律法规转换为运营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业务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而言,主要在三大方面发力:

  • 合规组织及文化:明确部门职责,强调结果管理,通过高管之声及合规培训体系,营造强大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
  • 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建立起覆盖多层次识别合规目标、多条防线与渠道管控、体系化评估以及合规报告的风险管理框架。
  • 数字化合规流程:注重合规与业务部门的密切合作,利用数字化平台与工具实现合规管理的自动化和即时性。

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观察及建议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周宁人表示:“国内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日益综合化和国际化。在这一背景下,业务和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合规失效事件不断暴露,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有合规管理框架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合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都需要与时俱进。”

放眼国内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现状,行动滞后、管理被动和效率欠佳等问题无处不在。究其根本,麦肯锡发现国内合规管理存在四大痛点:1)合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未形成自上而下的治理架构;2)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与流程;3)缺乏大数据等科技支持的系统建设;4)合规文化尚未充分建立,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针对国内合规管理的痛点,麦肯锡建议商业银行从四大举措着手,构建卓越的合规管理能力:

第一,建立合规治理架构,明确合规管理权责和管辖范围。

第二,构建覆盖识别、管控、监测、补救和报告的全流程合规风险管理框架。

第三,打造数字化、有针对性的运作模式、流程与系统。

第四,通过高管之声、合规培训体系和结果管理等,培养“主动合规”理念与文化。

国内银行需要转变自身理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和搭建合规管理体系。唯有全方位地打造银行合规管理能力,化外部合规要求为内部管理动力,才能有效构建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助力银行实现业务腾飞。

 

作者:

倪以理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曲向军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周宁人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深圳分公司;

徐天石是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常驻北京分公司;

陆澄是麦肯锡咨询顾问,常驻香港分公司;

王鹏是麦肯锡咨询顾问,常驻深圳分公司。

 

点击此处获取报告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