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e Bertoncello、管鸣宇、王平、吴听、Asad Husain、Timo Möller、周冠嵩
驾乘人员的互联体验将很快发生变化,且有望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麦肯锡开发了一项专门衡量相关进展的分级框架。
与其他行业相同,在数字化力量的推动下,汽车行业的传统行业界限也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新生态圈则在加速形成,并有望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车联网高速发展所衍生出的海量车辆数据将是创收、降本和提高安全性的关键,并有望在2030年创造出高达7500亿美元的价值。
各方对车联网分级标准的共识与车联网数据所能带来的价值息息相关。共识和通用指标将帮助生态圈参与者挖掘当前及潜在商机;同时消费者也能更轻松地比较不同产品的特征和功能;它还是汽车行业数据驱动型价值创造的关键基础之一。但类似的分级标准当前仍属空白。随着车联网系统日益复杂,若要深入理解行业变化,统一的框架将必不可少。为此,麦肯锡从自身的行业经验出发,在本文提出了一套衡量车联网及用户体验的分级框架。
框架的作用
要理解通用标准的作用,只消看一看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提出的无人驾驶汽车分级标准框架即可。SAE的分类巨细靡遗且通俗易懂。无人驾驶能力每提升一个等级,就对应的引入一项更高级的技术能力。这种严格的分类反映了一种以工程为导向的方法 ——是或否,零或一。通过历时三年的跨界研究、多次全球圆桌会议、3,000次消费者访谈和100多位公司(包括从初创公司到大型公司在内的各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访谈,再辅之以麦肯锡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咨询服务经验,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MCFM)制定了一套明确清晰的车联网及用户体验分级框架,即麦肯锡互联网汽车客户体验(Mckinsey Connected Car Customer Experience, C3X)框架(下图)。
图 麦肯锡互联网汽车客户体验(C³X)框架概括了从最基本到高度复杂,且涵盖五个等级的车联网用户体验
诚然,自动驾驶及其等级可以按照驾驶员介入汽车行驶的程度(从完全由驾驶员控制到零人为干预)进行定义,而车联网则应当从乘客体验角度出发进行定义。这种区别并非是学术性的。车联网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汽车数据实现增收、降本并提高安全性的。通过车内传感器和来自多个数字化领域(包括社交媒体、智能化家居、以及智能化办公室)的消费者偏好数据,人工智能(AI)得以预测和响应乘客的需求和命令。
企业越能为乘客创造无缝化体验,就越可能促进增收、降本以及安全驾驶目标的实现。随着车联网生态系统技术的日益复杂,消费预期也在同步提升,因而用户对更高价值用户体验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了。C3X框架可以更轻松地量化由车联网带来的经济价值。整个生态系统的参与者都将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如何将用户体验提升到下一个等级以及他们在各个等级能够通过车联网创造多少价值。
车联网等级详解
在C3X框架中,基础式互联(L1)意味着车辆仅支持驾驶员对该车的使用情况和技术状况进行基本监测;个性化互联(L2)意味着车辆可以通过驾驶员的个人资料获取外部数字平台上的服务,例如安卓汽车系统、苹果CarPlay、支付宝等。在这两个级别上实现数据的货币化已经成了诸多企业盈利的核心,特别是对高科技公司。汽车厂商也同样在尝试车联网货币化;消费者对此已经产生了需求并愿意为基础联网功能付费,例如车内热点和基于车辆使用情况的保养检查等。
随着车联网等级的提升,当用户体验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从被动式转变为智能化、前瞻性服务时,价值创造机会也会随之猛增。达到L3水平时,车联网系统的关注范围会扩展到驾驶员之外的全部同乘人员,他们同样可以享有个性化控制、信息娱乐和定向广告。L4则通过多模式(例如语音和手势)提供实时交互,允许驾乘人员与车辆自然“对话”,并通过该对话接收来自车辆服务和功能相关的主动建议。当达到框架顶层的L5时,系统将成为“虚拟代驾”——即认知化的AI。AI系统将胜任高度复杂的通讯和协调任务,能够预测乘员需求并完成复杂且突发的任务。
车联网——现状及未来展望
目前,超过80%的汽车保有量低于或者刚达到L1的水平。这说明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部分豪华车款,如奥迪Q7、宝马7系、凯迪拉克凯雷德、雷克萨斯LX、梅赛德斯-奔驰GLE和特斯拉Model X等等,达到了L2标准,可为消费者提供激奋人心的车内体验。中国的上汽荣威/MG搭载的斑马系统也达到了L2标准。但截至今日,尚没有全面达到L3要求的量产车辆,仅有部分高端车型的顶配版本有若干L3的功能特征。不过,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全球销售的新车中将有近一半可达到L3水平或更高水平。
但要将该目标变为现实,车联网用户体验的通用标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C3X框架可让各行各业的不同参与者使用相同的技术语言,化复杂为清晰,同时为下一步工作制定明确指标:无缝、互联、智能的车内体验。消费者和生态系统参与者也可借此框架就车联网的真正含义形成共识。
————————————–
作者
Michele Bertoncello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米兰分公司;
管鸣宇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深圳分公司;
王平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吴听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深圳分公司;
Asad Husain是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常驻多伦多分公司;
Timo Möller是麦肯锡全球汽车业务资深专家,常驻科隆分公司;
周冠嵩是麦肯锡全球汽车业务资深专家,常驻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