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辕、Kartik Jayaram、Omid Kassiri
短短二十年间,中国一跃成为了非洲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从对非贸易、投资、基建融资和发展援助的深度和广度上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比。中国“巨龙”——业务多元、规模各异的中国企业为非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带来了资本、技术和创业精神,加快了非洲“雄狮”的经济发展步伐。但是,由于完整可靠的数据较少,对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衡量一直是个巨大挑战。
本报告旨在从事实出发,勾勒中非经济关系的全貌。通过与100多位非洲商界领袖和政府高层人士的当面交流,以及与八个非洲国家的1000多家中国企业管理者的现场访谈,我们在实地调研中收集了大量中非经济合作相关数据,且所选取的八个非洲国家的GDP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总GDP的2/3。
1.巨龙降临:非洲的头号经济伙伴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快速成长为非洲的头号经济伙伴。中非贸易额在这一时期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过去十年间中国对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年均增速更高达40%1。尽管如此,这些惊人的数字仍然低估了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如果将非官方渠道的资金流计算在内,从中国流向非洲的资金将比官方统计高出15%左右。此外,中国也是非洲各国发展援助资金和基础建设融资的重要提供方,其注资力度还在持续增长,近年来非洲最重大的基建工程背后几乎都有着中国投资者的身影。
我们从贸易往来、直接投资存量、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基建融资和发展援助五个维度评估了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伙伴关系,评估发现,在任何一个维度上,中国都是非洲排名前四的合作伙伴,而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跟非洲的经济往来能达到如此深度和广度。
2.群龙盘踞:在非中国企业的多样性、规模与雄心
这些宏观经济数据的背后是遍布非洲大陆数以万计的中国“巨龙”,然而在此次调研开展之前,甚至没有人统计过这些中国企业的数量。调研发现,非洲八国的中资企业总数量是中国商务部注册数量的2-9倍(值此研究进行之际,中国商务部拥有最全面的在非中国企业数据库)。基于这八个国家的数据,我们推断目前整个非洲大陆的中资企业已经超过一万家,其中约90%都是民营企业。这个数据使此前所谓的“仅一个单一业务模式、大体量的‘中国公司’在推动对非投资”传言不攻自破。虽然国有企业的规模很大(特别是在能源和基础设施等行业),但因市场机遇而来的中国民营企业数量极多,总体看来,中国对非投资仍属于市场化行为。
我们在非洲的各个行业里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其中近1/3的企业从事制造业,1/4从事服务业,1/5开展各类贸易往来,此外还有不少建筑和房地产企业。据估算,在2015年,在非中国制造业企业年产值约5000亿美元,占非洲制造业生产总值的12%;而中国企业在基建领域的主导地位更为明显——几乎占据了国际承包商在非洲工程建设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些中国企业大部分都在盈利,其中1/3的企业利润率甚至超过20%;它们的市场触觉极其敏锐,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捕捉新机遇。除了埃塞俄比亚等少数国家,非洲各国的中国企业主要侧重于满足日益增长的非洲市场需求,而非出口业务。
当被问及发展前景时,多达74%的中国企业对未来表示乐观,相应地,许多中国企业早已不仅满足于相对初级的的贸易或劳务承包业务,纷纷在非洲进行了长期投资。
3.瑕不掩瑜:盘点中国对非投资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对非投资和商业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三大经济红利:创造就业和技能养成、技术和知识转让,以及基础设施融资和开发:
- 被访谈的1000多家中国企业的所有雇员中,89%是非洲当地人,这些企业共计为非洲创造了超过30万个工作岗位。据此推算,整个非洲的一万家中国企业雇佣的当地员工有数百万人之多。
- 近2/3的中国企业主向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在需要熟练技工的建筑业和制造业,有1/2的企业提供学徒式培训。
- 1/2的中国企业向当地市场推出了新产品或服务,1/3引进了新技术。其中,有些企业通过技术改良、提高规模效率等方式,将现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了40%。
- 中国建筑承包商占据了非洲国际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市场约50%的份额。被访谈的各国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官员均表示:中国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低廉的成本以及较快的项目交付速度。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商业活动愈发活跃,且为当地经济、政府和人民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在某些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 中国企业仅47%的采购来自非洲本地企业(以2015年采购额计算),当地企业没有充分受益于中国投资。
- 虽然有少数中国企业的非洲本地管理人员占比能达到80%以上,但所有被调研中国企业的平均比例仅为44%,我们相信未被调研企业的情况应接近该平均水平。
- 在非中国企业存在劳工违规和环境违规的个例,如工作条件恶劣、非法开采自然资源(如木材和鱼类)等。
4.舞步各异:中非合作的四种模式
我们集中研究了八个非洲大型经济体的经济数据,总结出了中非合作的四种模式:
强健型:埃塞俄比亚和南非明确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投资、贸易、融资和发展援助等方面与中国展开了深度合作。例如,两国已将具体的对华经济合作方针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不仅与中国中央政府密切往来,两国政府还与中国各省级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中国也相应将这些非洲一路”等各种中国主导的多边合作来巩固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因此,我们预计中国对处于强健合作模式中的非洲国家投资将持续快速增长。
稳固型: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目前与中国的合作深度虽不及埃塞俄比亚和南非,但政府间往来密切,来自中国的商业投资活动也在不断发展。这三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但尚未将这种认识转化为清晰的发展战略。在这三个国家,均有数百家中国企业在各行各业从事商业活动,但主要是基于历史原因的市场自发行为,真正由政府引导的战略型经济合作尚未成型,仍有巨大潜力。
失衡型:安哥拉和赞比亚与中国间的经济合作领域相对集中,模式比较单一。以安哥拉为例,政府主要依靠为中国供应石油来换取中国在资金及大型基建项目方面的支持。但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私营部门投资却十分有限;安哥拉国内仅有70-75%的中国企业属于私营企业,其他国家的比例均高达90%左右。赞比亚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私营企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当地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不足,中国企业的劳工和腐败丑闻也相对更多。
初生型:科特迪瓦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合作模式尚不明确。向该国投资的中国企业较少,而且大多仍处于贸易等长期投入度较低的行业。
5.千亿良机:充分释放中非合作潜力
中非合作相关的各界人士都清晰地意识到了一点:中非关系将持续深入地发展下去。我们访谈的100多名非洲商界领袖和政府高层人士几乎一致认为,非洲与中国的合作机会远大于任何其他外国合作伙伴(包括巴西、欧盟、印度、英国和美国)。
那么中非经济合作在未来十年的发展究竟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我们设想了两种可能的情境:情境一,在非中国企业的营收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将从2015年的180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2500亿美元。在该“稳步发展”情境下,中国企业的发展与市场大势一致,仅随着非洲经济的扩张稳定保持当前市场份额,目前在非中国企业投资力度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制造业、资源开采和基础设施,到2025年仍为中国对非投资的主导行业。
但我们认为中非合作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在第二种“加速增长”情境下,在非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显著加快,向新老行业大举扩张,到2025年的营收总额可能达到4400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三大龙头行业中的中国企业将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将超过非洲的经济增速。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还将进军五个新领域:农业、银行和保险、房地产、电信、交通物流。这种跨界扩张很可能始于主导行业的相关领域,例如从建筑行业扩张到房地产行业。此外,实现加速发展还需要中国企业将国内的成功实践经验充分应用于非洲市场,这其中包括了电子科技、农业以及数字金融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对非投资和商业活动的加速发展,对非洲将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在宏观经济层面,非洲经济可以获得更多资本投入,从而提高生产力、竞争力和技术成熟度,让千百万非洲人民获得稳定就业,但在微观层面也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非洲企业的生产力显著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现象在制造业等领域尤其严重,因此非洲本土企业亟需大幅提升生产力和运营效率,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压境而来的中国“巨龙”——无论是与之竞争还是展开合作。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中国企业会扎根在非洲大陆。而随着中国企业对非洲经济的参与度不断加深,中非双方进一步完善合作关系的需求愈加迫切,其中的关键是进一步强化非洲公共及私营部门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此外,中非双方还需要共同努力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存在于某些非洲国家的贪污腐败、对投资者人身安全的威胁,以及语言和文化障碍。在八个被调研国家中,有五个国家存在60%到87%不等的中国企业在获取从业许可时曾支付过“小费”或贿赂;除了贪污腐败以外,受访的中国企业普遍担心的第二大问题是员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保障;而非洲受访者则表示语言和文化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因为这会导致中国企业误解和忽视非洲当地的法律法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但种种误解无法消除,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危及中非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中非双方的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都应各尽其责,共同实现强化中非合作的愿景。因此我们也为中非双方的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十项建议,以确保中非经济合作持续深化,推动非洲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见下图)。
[fusion_builder_container hundred_percent=”yes” overflow=”visible”][fusion_builder_row][fusion_builder_column type=”1_1″ background_position=”left top” background_color=”” border_size=”” border_color=”” border_style=”solid” spacing=”yes” background_image=”” background_repeat=”no-repeat” padding=”” margin_top=”0px” margin_bottom=”0px” class=”” id=”” animation_type=”” animation_speed=”0.3″ animation_direction=”left” hide_on_mobile=”no” center_content=”no” min_height=”none”][fusion_button link=”https://www.mckinsey.com.cn/wp-content/uploads/2017/06/ChinaAfrica_Cover-VF-highrez_CN-1.pdf” color=”default” size=”small” stretch=”no” type=”flat” shape=”square” target=”_blank” title=”” gradient_colors=”” gradient_hover_colors=”” accent_color=”” accent_hover_color=”” bevel_color=”” border_width=” icon=”” icon_position=”” icon_divider=”” modal=”” animation_type=”” animation_direction=”” animation_speed=”” animation_offset=”” alignment=”” class=”” id=””] 点击此处获取报告PDF全文 [/fusion_button][/fusion_builder_column][/fusion_builder_row][/fusion_builder_conta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