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athan Woetzel,李广宇,张海濛,吕文博
30余载改革开放,缔造了中国“巨无霸”式经济规模。在从计划型向市场导向型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由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这三股合力带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但是,产能出现过剩,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投资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业日渐势微,中国进入经济波动时期,不确定性增加。
有鉴于此,中国政府正锐意探索一条可持续增长新路径,以图实现从大到强的飞跃。秉持“全面深化改革”根本主张,领导层更关注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即以结构性改革为动力,鼓励创新和激发市场的力量,以及增强社会福利的包容性。实现这一愿景要求从需求端出发,重新平衡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并且带动出口升级。未来,确保机会平等,以及全民基本社会保障将会是政府的重点。
中国站在新的起点。从大到强的转型,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足以重新塑造整个国家的未来面貌。我们从中筛选出六大关键性趋势,其中蕴含有十类影响重大的商业机遇(见图1)。
趋势1.自由开放、迅猛发展的资本市场
以银行为中心的模式和政府的高度干预造成了市场的扭曲和金融风险的累积。目前亟需打造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资本市场。
我们认为,这里主要存在三类机会。首先,金融机构增多,尤其是私有和外资控股。后起挑战者可能很难立刻撼动国有四大行的统治地位,但是通过更全面的服务选择,可以吸引不满当下银行的客户。
第二,为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新服务和新产品将倍增。如小微融资、资产管理、股票债券承销、金融衍生品等产品服务成倍增长,既充实了金融机构的收入来源,也为各方客户提供了更丰富的融资结构选择。
最后,新金融体系极大地拓展了受益面。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普通人的投资理财渠道也更多了。如此方能建设真正的“普惠金融体系”。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明确了整体转型方向:赋予市场以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过去两年来,余额宝、微信钱包和P2P让我们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对传统银行的颠覆性力量。
趋势2.明智投资引领绿色发展
传统增长模式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辅以大规模投入,“绿化”基于化石燃料的“褐色经济”。
中国环保行业正在迈上新台阶。2011年,本土的清洁技术行业在全球投资和IPO中排在第三位。但是,环保行业仍然非常分散,大多数本土企业的独立创新不足。中国政府决意进一步开放市场,以获得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因此,国际顶尖业者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将更明显。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地方保护主义的逐步消除,本土大企业呼之欲出。
趋势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
几年前,《麦肯锡季刊》曾载文《中国CEO创新指南》,对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只会廉价制造山寨品的普遍看法提出了质疑,并且指出中国的创新正在起步,这篇文章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提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迅速兴起。现实的成功案例证明,相比白手起家,凭借创新获得商业回报更精简,风险更低,成本也更经济。创新有多种成功路径:大幅削减成本(如小米智能手机);现有产品或技术的创新应用(比如远大可建的工厂化可持续建筑);业务模式创新并在巨大的本地市场迅速商业化(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万众创新是“世界工厂”奇迹在互联网时代的再现。
这股新浪潮势必点燃高科技和其他行业的创业热情,也会令各行业的大型公司受益。跨国公司应当认真考虑将研发职能迁往中国,并将其打造为全球业务的创新基地。
趋势4.释放消费的力量
与其他亚洲国家(日本和韩国)类似,中国也到了一个发展新阶段——私人消费将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中产阶层的壮大和人口老龄化推动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教育、娱乐以及其他个人服务和产品的消费。我们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城市超过60%的居民年收入在79000到229000元之间,而2012年占比仅为15%。上层中产阶层将成为未来十年消费动力的主引擎。这意味着消费者更成熟更老道——能够并且愿意为个人产品和服务支付溢价。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翻一番,这意味着对医疗健康、养老地产以及全面和个人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
趋势5.新兴市场主导的全球化
中国正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未来,出口动力将主要来自于打入价值链上游的制造企业,它们在产品服务的生产、设计和营销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先进经济体的市场饱和及前景疲软意味着中国的出口需要更多依赖于新兴经济体市场,才能维持出口增长。
中国政府正在稳步迎接全球整合。各项改革措施鼓励在新兴市场的资本盈余投资,扩大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并且在自贸区试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下半年首次提出的“一带一路”,旨在搭建区域性经济发展平台,向有需要的其他经济体输出富余的资本和产能。这里主要存在两类机遇:①基础设施的输出;②升级服务和产品的输出,以及生产转移。高铁等拥有领先技术的制造业将成为其中最大赢家。
趋势6.公私合作
资产规模庞大的中国国企享有诸多特权,但其经济效益刚刚达标。大型国企还主导着某些“行政垄断”部门,使得竞争无法展开。中国政府如今打算逐步退出国企日常运行,转向市场监管。私企可以借混合所有制撕开垄断行业一道口子。
与此同时,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行以来,地方政府债务攀升令人担忧,以致无法独力支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未来,基建开发商有望开启公私合作(PPP),提高对市场金融的依赖度。采取PPP模式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财政部正努力推行基建业PPP模式,以明确相关权利义务、风险和双方收益。但是,挑战仍然存在,私人资本对项目效益、政策稳定性和争端处理机制依然存在诸多顾虑。
商业机遇
我们从以上六大趋势中发现了十大新兴商机。当然机遇也伴随着相当程度的风险。中国企业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通常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更好地把握宏观政策方向做好准备。有时,面对政府改革释放出的自由空间,企业甚至表现得犹豫不决。
根据评估相关改革进展及市场形势,我们把十大机遇划分为三类——放手去做、谨慎探索和适度创新(见图2)。
放手去做
右上象限潜力最大。在这一区域,不乏成功先行者:
- 全球创新基地(3)。大型跨国企业选择中国作为其服务全球市场的创新中心。例如,GE在华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以贯彻“为中国也为世界”的经营哲学。拳头产品MAC 800作为一款低成本的先进心电仪,就是在中国设计美国发布的。由此节省了90%的研发成本,且供货周期更快。与此同时,本土公司,包括技术初创公司也开始着眼于全球。APUS集团致力于打造最小、最快、最简单的安卓系统,同时瞄准海外而非本土市场。短短3个月,网站http://www.cnet.com/android-update/就吸纳了3000万用户,全部来自海外市场。
- 重振大型企业(4)。创业精神对原本不愿冒险的大型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海尔从全球最大家电制造商向灵活的互联网企业转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采取激进措施,拿掉整个中层领导团队,尽可能削除阻碍创新的官僚主义,同时鼓励工程师组织创新自我团队,与客户和供应商共同探讨新想法。这一开放式的创新让海尔飞得更高,帮助海尔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
- 肥尾及长尾消费(5)。日益多元、成熟的中国消费者催生了大量尚未被市场满足的需求。淘宝网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网购平台之一。支付宝的初衷是支持淘宝,但抓住了网络零售的机会改变人们的投资行为,支付宝已经成为综合性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 基础设施出口(7)。基建是中国提高外汇储备收益和扩大出口的切入点。以高铁为例,中国用了十年时间就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如今走出去的中国高铁,其更低的成本和高效的建设能力能够满足新兴市场甚至欧洲/日本等高铁强国的需求。
为寻求该象限的机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战略:
- 借助外交和政府支持,走向全球/走向内地;
- 打造精益、灵活的创新体系,以最小成本和最快速度激发、测试和应用微创新;
- 通过随时随地参与服务和体验竞争,学习如何满足长尾消费需求。
谨慎探索
此类机会伴随着风险。应仔细分析市场,把控资本开支规模,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 新型绿色技术公司 (2)。中国立志成为全球绿色科技商业重镇。例如,西门子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打造强大的本土竞争力,成为首个与中国发改委(NDRC)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跨国公司,培养了强大的本土合作关系和创新能力。然而也有反面案例。在优惠贷款和政府支持的推动下,尚德太阳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不幸的是,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近年来暴跌了75%。2013年3月尚德宣告破产。
- 医疗卫生、教育、媒体娱乐等服务业需求增长(6)。 随着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提高,加上人口结构变化,中国医疗保健、教育和娱乐消费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中国政府对私人参与医疗卫生和教育积极鼓励,对媒体的态度则较复杂,部分企业会受到政策影响。
- 产能转移带动产品与服务出口达到新水平(8)。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将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全球扩张,尤其注重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华为成为全球领军企业就是鼓舞人心的成功案例。华为在中国的业务风生水起,其产品质量上乘、技术先进、性价比高,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华为进入了俄罗斯、巴西、泰国等新兴国家,并借政府推动之力,积极发展电信产业。如今华为业务已经覆盖170多个国家,海外市场收入占到总收入的2/3。
- 私营基建开发商通过PPP进入新领域(10)。公共部门通常缺乏大型基建开发所需的合格人才和关键能力。私有部门因此在融资和交付重要基建项目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裕廊国际为工业园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与当地政府合作参与基建项目。裕廊国际对工业园的定位是紧密配合政府的目标,以获得政策支持,借助全球网络招商入驻工业园区,同时提供园区运营的综合管理服务。
为寻求此象限机遇,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战略:
- 根据市场前景而非优惠政策作出投资判断;
- 对政策方向保持警觉;
- 谨慎挑选合作伙伴;
适度创新
这一象限,政策进展缓慢,改革前景和议程不明朗。有如戴着脚镣跳舞,企业应该在政策范围内施展拳脚,客观评估自身能力,针对痛点明智投资。
- 以更大范围客户为目标的新兴金融机构(1)。中国资本市场在未来几十年将实现空前增长。多种金融服务供应商如外国金融机构和私营银行将提供范围更广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机构应该密切关注改革的进展,根据自身能力评估市场。在上一波金融改革中,政策监管和经济变革重燃了一些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预判。不幸的是,由于监管要求非常严格,外资银行仍然无法充分利用其衍生品、跨境国债业务或定息债券方面的优势。德意志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已经退出中国零售银行业务。2014年,监管有所放松。中国首家网络银行前海微众银行(WeBank)宣告成立。借助腾讯的客户基础,运用先进的数据技术,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零售银行。只要价值主张明确,就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金融服务业的一支颠覆性力量。
- 私人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9)。中国民营企业相较国企生产效率更高、效益更好,且更有创意。提高国企效益的一个途径是允许私人资本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近年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腾讯与中国人保、麦盛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占2.8%的股份。腾讯旨在利用移动支付、大数据和导航的优势,释放中石化全国2.3万家门店的潜力。而腾讯则避免了高额资本支出,从而降低了潜在风险。
为寻求此象限机遇,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战略:
- 评估自身能力与相关市场是否匹配;
- 针对痛点投资:选择最需要改革的行业或部门,最小化政策风险;
- 明智进入,避免前期高额的投资支出
□ □ □
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取得巨大成功。但是,过去的经济模式正在失去活力,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新增长模式是旧模式的颠覆。消费与服务拉动经济增长转型,同时注重绿色创新发展,都将深化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给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希望本文可以帮助中外企业成功驾驭中国乃至全球商业的新趋势和新机遇。
关于作者:
Jonathan Woetzel (华强森) 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亚洲区领导人,城市中国计划(UCI)联合主席,常驻上海分公司;
李广宇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常驻上海分公司,他同时也是麦肯锡亚太地区基础设施业务及公共部门业务的负责人;
张海濛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大中华区组织与领导力发展负责人,常驻上海分公司;
吕文博为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常驻上海分公司。
四位作者谨向付出宝贵时间接受项目组访谈,不吝分享洞见和专业知识的以下同事致以诚挚感谢,他们分别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Martin Joerss(尤茂庭)和高旭,麦肯锡全球董事方溪源、陈有钢和Franck Le DEU (乐诚铎)。
同时,我们亦对做出重要贡献的项目组成员张帆、陈同、方琦璐、于静文和倪璐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