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鸣宇、彭波、方寅亮
2023年3月31日至4月2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麦肯锡受邀参加论坛并在会议期间举行媒体交流会,分享对中国汽车行业现代化进程的观察与洞见。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鸣宇(中)、彭波(左)、方寅亮(右)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
如果说2019年之前,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是破晓前的一缕曙光,那么自2020年电动汽车销售井喷以来,其浩荡之势已如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从电动汽车渗透率来看,短短几年,中国市场电动汽车渗透率从不足5%一路猛增到近30%;从智能电动汽车表现及客户满意度来看,本土领军企业主力车型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维度的表现,已与传统豪华品牌最新款电动汽车不相上下。
成就自然令人欢欣,但庆功时刻远未到来。在诸如自身经营质量、技术创新、产业链成熟度、品牌建设、海外业务等领域,中国汽车产业仍存在明显短板,需要全行业充分重视,奋起直追。由此,我们提出五大高质量发展战略,助力车企赢得汽车行业竞速赛。
自身经营的高质量发展:
毋庸讳言,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一派热闹景象是建立在对中国车企盈利能力严重透支的基础上:中国车市规模和利润均占全球汽车产业三成左右,但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利润总额,却不到全球汽车产业总利润的5%,二者形成反差。羸弱的盈利能力,不仅挫伤了投资者积极性,更会阻碍车企打造长期、可持续竞争力。毕竟只有赚钱的企业才能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进行长期投入。所以,汽车业务长期“失血”的局面必须尽快得到扭转,车企可以探索诸如成本导向设计、价值导向设计、高效率研发、核心技术栈控制点的识别及能力培养等多重手段,加速盈利能力建设,实现自身经营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取得了长足进步,2017~21年投入规模年均增速达26%。虽然增速很快,但中国汽车研发投入规模仍然只占到全球汽车研发总投入的10%左右,远远落后于其余汽车强国的投入水平。与此同时,在绝对投入规模仍有限的情况下,国内诸多车企却已经推出“不切实际”的宏伟目标:诸如全栈开发、高阶的电子电气架构、原生的电动汽车平台、高等级的自动驾驶等,几乎每家车企的发布会都会强调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黑科技”。但这些浮华背后却是:消费者迫切需要的一些基础功能,如AEB(自动紧急制动)、可靠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估计、电动汽车冬季表现等,却尚未完善。如此落差,不可能不令旁观的消费者心生疑窦。这也提醒全行业,抓住关键用户体验,加速修炼“内功”,方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此外,软件能力的强弱将是今后决定车企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是未来竞争主战场。车企要通过构建创新的产品定义能力,落实软件合作生态圈、培育敏捷开发能力、实现软硬解耦等手段,加速培育及提高软件能力。
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极大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在诸如动力电池、电机、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领域,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具备较强实力的供应商,为智能电动汽车在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但与此同时,本土汽车供应链的整体水平仍然落后于汽车强国。例如,只有10家中国企业跻身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而这些名列百强的中国企业,其营收总和不到全球供应商百强的5%。而在诸如关键原材料、元器件、汽车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更是存在不少短板亟待加强与补齐。这无疑需要上下游相关利益攸关方携手,秉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车企还需携手共同促进几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实现长足发展。因此,在智电领域,需要彻底重构供应链体系,采用全新共生共赢共享的思路打造新时代供应生态。
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车市品牌严重同质化。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品牌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式微。充足的品牌及车型选择无疑是消费者的福音,但对车企来说则是巨大考验。如何从激烈的竞争泥淖中脱颖而出,一个可信可敬的品牌形象必不可少。我们认为,中国车企要加速探索品牌再定位战略,在稳固“配置丰富、科技领先”的传统卖点同时,充分挖掘并丰富品牌文化内涵,从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客户体验等多重角度出发,重新确立自身品牌对消费者心智的影响,进而实现品牌的高质量发展。这其中,差异化的客户体验定位至关重要,这将能拉动体系的能力构建方向,并有助于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出海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出口近来局面火热,出口规模直追传统汽车出口强国,甚至有望反超。虽然增长势头显著,但华系车在各个国际市场市占率普遍较低。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无疑仍处于“婴儿期”。而体系性地低估出海难度则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海外营销体系搭建、品牌美誉度、售后支持等维度,国际车企花了数十年方才积累起相关资源及渠道,中国车企短期难以赶超。同时,不顾目标国具体国情,盲目照搬母国产品设计及营销方案等,这些外资车企在华被反复诟病的老问题,也正在相当一部分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上重演。有志于大力开拓海外业务的车企,必须超越单纯出口模式,加速品牌、供应链、人才队伍及产品开发等职能在目标国的本地化发展,以此实现出海的高质量发展。
奋斗未有穷期。展望2030年中国汽车产业,全行业需共同努力,借助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东风,补齐短板,实现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更为恢弘的新十年。
作者简介
管鸣宇,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常驻北京分公司;
彭波,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方寅亮,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