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智,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总经理
拥有超过20年金融服务业经验,曾任职于多家顶尖金融机构。在加入摩根资产管理中国之前,他曾担任摩根投信董事长及台湾地区负责人,以及摩根资产管理香港地区及中国基金业务总监。
Highlights:为直面挑战、把握机遇,从摩根资产管理角度来说,立足长远,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融合与发展、全球与本土、决策与审慎。
麦肯锡:展望2030,您认为能为中国资管机构贡献显著净流入、或对行业商业模式带来根本转变的重大发展机遇有哪些?其中,哪些机遇特别值得外资机构关注?
王大智: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大有可为,在我看来,最关键的机遇呈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居民财富从储蓄向投资的结构性转型。随着“净值化”全面实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投资逻辑越来越清晰,尤其是经历了2022年市场波动,客户对投资的认知逐渐成熟。未来个人金融资产配置或将发生结构性转变,从现金、存款等储蓄型配置,不断向投资转化,进而有望为公募基金创造显著净流入机会。但能否真正把握机遇,最终还是由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产品线、服务能力等因素决定。
第二,养老金市场前景广阔,待系统化布局。去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成为一桩标志性事件,但实际来看中国养老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根据《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 年,中国预计会有8-10 万亿养老金缺口。如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养老产品体系及服务,与投资者建立长期信任与陪伴关系,将成为资管机构重点探索方向。目前整个行业来看,截至2023年1月底,养老目标基金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与公募基金总体超27万亿元的规模相比,所占份额微乎其微。并且,虽然至2022年底全国有近2000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参与人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募基金作为养老体系的重要参与者,需充分发挥在投资端建立的优势,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更长期、系统化部署。
第三,以更多元的资产配置方案构建差异化优势。本土市场资产类别及策略尚不够丰富多元,整体呈现较为单一且拥挤的特点。未来如果能在中国更好推行多资产解决方案,将帮助资管机构有效分散风险降低波动,更好服务国内投资人,同时这也是外资机构具备一定优势及成熟经验的领域。
麦肯锡:成熟养老市场发展有两大推动因素,一是买方投顾,二是401K和IRA的交互模式,都是B2B2C,但在中国,这些要素尚未成熟。您对中国养老市场的发展,以及如何推动养老投教有什么看法?
王大智:养老业务是公司战略重点之一,我们会从产品、策略、人才等方面做全面部署。但从当前发展进程来说,海外资管机构在中国养老业务的布局整体上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摩根资产管理在养老板块上虽不缺国际资源和能力,但若想在中国本土发展养老业务,就必须培养本地人才,理解机构和个人的需求,将海外经验和本土适合C端的产品有机结合起来。因此,目前我们将更多地致力于不断完善自身在养老目标基金的布局,积累管理经验,同时也积极为不同风险偏好和退休场景的投资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此外,围绕养老投教,我们也会坚持不懈地与投资人沟通,做好养老投教在不同年龄群体投资者的普及。
麦肯锡:中国过去5年在ETF方面发展十分迅速,对此,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被动投资发展机遇?
王大智:被动和主动,两种策略并不存在冲突,主要取决于资管机构战略资源的聚焦与投入。从我们自身角度,还是会把主动策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原因有二:
一是摩根资产管理在主动管理方面更具优势。在海外市场,摩根资产管理在被动方面起步稍晚,仍在追赶阶段,但主动策略ETF在行业内比较有影响力。而在国内,A股市场较海外市场仍有超额收益可以挖掘,我们也在近19年的深耕中积累了丰富的主动管理经验。因此,我们相信能够依托我们在主动管理上长年积累的经验和全球资源更好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二是被动在国内发展上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头部机构可能要占到市场份额的80%)。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如何留住资金是资管机构非常大的挑战。在纯被动赛道之外,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增强型或是创新型产品。在这些领域,我们也将积极利用好摩根资产管理在海外的资源和先进经验以争取发展。
麦肯锡:您如何看待中国资管市场的跨境投资机遇?应如何进一步发挥外资机构的优势以抓住机遇?
王大智:跨境业务对外资机构来说特别关键,也是外资机构的优势之一。要抓住跨境投资机遇,资管机构有三点核心关注事项:
一是做好跨境和本土资源间的平衡。作为外资背景的本地机构,本土市场也是重要机会,需要根据市场表现在跨境和本土间进行灵活安排,为客户提供适应市场环境的投资解决方案。
二是把握基金互认机会。QDII、QDLP、互认基金等都是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常态化和具备优势的跨境业务,并且未来北上和南下均会有更多机会出现。北上方面,允许摩根资产管理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在内地销售,将有助于把摩根资产管理海外丰富的产品和策略带给内地投资人,进而更好地实现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南下方面,允许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在内地成立的 A股基金在香港销售,将能发挥摩根资产管理在国际上的品牌优势和投资人信任度,把内地好的策略和产品推向其它地区,帮助其它地区投资人更好把握A股投资机遇。
三是本土人才培养及海外交流。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推动本土与海外机构经验交流(包括投资、产品、运营、IT等各方面),将本地各类投资机会引荐至海外,实现“China for World”的布局。
麦肯锡:对于外资机构在华发展,您看到当前行业正面临哪些结构性挑战?
王大智: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地资管机构,当前都面临一系列共性挑战,我认为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带来的投资者获得感不足问题。在我看来,无论是理财还是投资,帮助投资者践行理性的投资行为是营造良好的投资者体验和提升投资收益的关键所在。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去年借助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及媒体进行了大量投教工作,包括定期深度沟通(特别是在市场大幅波动及谷底阶段)、市场资讯推送等(如宏观/微观市场分析、策略调整等)。除此以外,资管机构需注重投研框架的专业化细分,以构建更加清晰、稳定的投资风格,系统化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智能技术及人机结合模式带来的颠覆式变革。随着科技的快速迭代发展,例如最近推出的ChatGPT等智能技术正在改写过往认知及商业模式。我相信未来资管行业将全面步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对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例如实时市场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赋能投资组合优化等。在我看来,数字智能技术最大的用途将是赋能投资决策,正如“AI无法替代人,但不利用AI的人将被取代”,最终需要构建的是一套人机结合、且适应自身发展的技术体系。
麦肯锡:为直面挑战、把握机遇,从摩根资产管理的角度来说,您认为需要建立哪些关键能力或采取哪些关键行动?
王大智:立足长远,我将其概括为三个关键词:
融合与发展。2023年1月,我们正式获批由合资公司转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为摩根资产管理翻开新篇章,融合与发展将成为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融合”不仅是制度的统一贯彻,更是在业务流程、客户沟通、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协同与本地化部署;“发展”意味着紧跟市场步伐,坚持为投资人创造价值。
全球与本土。展望未来发展,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议题,例如在投研框架方面,引进海外投资逻辑还是沿用当前投资框架;在产品方面,如何围绕本地投资者需求不断精进权益、固收、ETF、养老等各业务条线;在制度方面,如何构建更适用国内发展阶段及环境的管理模式。
决策与审慎。相对而言,外资机构更追求有序、稳健的发展模式,对创新机遇的研究分析更为谨慎与全面。但国内在很多方面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提升决策效率,以有效跟上市场。
麦肯锡:应对2023年经济和市场复苏,您最关注哪些核心发展事项?
王大智:2023的发展上,有四点核心关注事项:
一是要稳。一直以来,追求团队稳定性和建立稳健且富有韧性的内控框架是我们的目标。此外,在产品业绩和风格上,我们也需要力争保持稳定;
二是要有增长。公司需要找到对的赛道以及擅长的领域,继续保持活力和增长,使客户了解我们在投研、风控、产品等各方面的实力;
三是要有业绩。业绩是投资人最终感知到的结果,如何把业绩做得比同类更优、更符合投资人的需求是我们发展重点之一;
四是品牌推广。利用摩根资产管理全球品牌声誉,在投资人中树立更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形象,使公司产品和能力,观点和想法更好触达到投资人,也是公司能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
风险提示
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服务。所刊载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投资涉及风险,不同资产类别有不同的风险特征,过去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前请参阅销售文件所载详情,包括风险因素。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作者简介:
王大智,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总经理
本文仅代表被访者个人观点,麦肯锡公司不对此进行任何背书。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正式更名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使用「摩根资产管理」及「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作为对外品牌名称,与JPMorgan Chase & Co.集团及其全球联署公司旗下资产管理业务的品牌名称保持一致。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